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三菱汽车计划在今年6月后继续暂停在中国的新车生产。报道称,三菱汽车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正在与中国合作伙伴讨论何时在中国恢复生产的事宜,但未透露具体恢复生产时间。
截至发稿前,广汽三菱和广汽集团并均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不过对于“三菱汽车继续延长在华停产时间”的消息,《》并不感到意外。从今年3月起,广汽三菱已深陷停产风波当中。4月底,日本媒体报道称,因销量低迷,广汽三菱汽车在华唯一的生产基地——长沙工厂已于3月8日-5月暂停生产新车,预计6月重启新车生产。而此次再次曝出继续停产,如这一消息属实,意味广汽三菱汽车将继续延长停产时间至5月以后,并且无法确定何时能恢复生产。
《》认为,广汽三菱暂停在国内生产新车或与这几大因素有关。其一,如日媒所报道的,停产是因为中国市场电动车需求增长迅猛,三菱汽车在华停止生产燃油SUV;其二,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出现巨额亏损,广汽集团财报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广汽三菱资产总额为59.61亿元,负债总额为59.5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9.87%,已处于资不抵债边缘。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品牌之一,迄今为止,三菱汽车入华已有50个年头。早在1973年,三菱便在中国出售中型卡车,此后相继在中国市场成立东南汽车、广汽三菱两家合资公司。然而,尽管三菱汽车布局中国市场的时间极早,但回顾三菱在中国的蹉跎岁月,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
2004年,三菱与北汽合作成立北京三菱,但销量惨淡,两年后三菱转投福汽,与裕隆、福汽三方共同持股东南汽车,此后东南汽车基于三菱汽车自主开发了菱帅、菱绅、菱利等车型,2013年创下11.6万辆的历史销量巅峰,不过三菱仅持25%股份,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因此三菱希望提升在东南汽车的持股比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为此,三菱则另寻出路,与广汽达成合作成立了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并停止向东南三菱导入新车型。
2012年5月,广汽集团、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合资共同组建广汽三菱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0%、9.35%、40.65%。
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43035辆、63199辆、56317辆、55888辆。2016年9月,广汽三菱国产欧蓝德车型在国内上市,这一车型的上市为广汽三菱带来了短暂的高光。2017年-2018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117388辆和144018辆,分别同比增长110.04%和22.69%。
但随着车市格局的变化,新能源车加速蚕食燃油车市场,自主品牌不断上攻,而广汽三菱车型投放单一,核心产品欧蓝德迭代缓慢以及电动化缺位等问题,广汽三菱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十分被动。尽管此后广汽三菱相继引入了奕歌、劲炫等产品,但新车的上市最终未能为广汽三菱的销量带来好转,反而出现急转直下。2019年-2021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133016辆、75001辆、66006辆,分别同比下滑7.64%、43.62%、11.99%,连续三年同比下滑。而2022年广汽三菱销量也仅29112辆,同比下滑56.70%,其中欧蓝德全年销量25860辆,占总销量的88.82%,但同比下滑52.69%。
进入2023年后,广汽三菱的局面更加岌岌可危。作为三菱汽车在华主要合资公司,今年以来,广汽三菱已多次陷入退市传闻,虽然官方多次矢口否认,表示公司在正常运转当中,并承诺不会退出中国,但其已沦为边缘品牌。
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广汽三菱累计销量同比下滑57.95%至3969辆,是广汽集团旗下跌幅最高的品牌,其中新欧蓝德累计销量为3689辆;阿图柯为169辆,奕歌和劲炫两款车型分别仅90辆和21辆。到了4月,广汽集团更是直接将广汽三菱从销量名单中“剔除”,至于为何不公布广汽三菱的销量,广汽集团给出的解释是:“4月集团产销公告将广汽三菱合并至‘其他’项,主要因为广汽三菱月度产销占比较小,故不再单列。”
官网显示,目前广汽三菱在售车型包括新欧蓝德、新劲炫、奕歌以及新能源车型阿图柯共计4款车型,但实际走量车型仅欧蓝德一款车型,但从车市整体燃油车板块来分析,尽管新一代欧蓝德已于2022年11月焕新,但在销量层面上并没有太大的起色。此外,在新能源领域,广汽三菱目前也无法导入新的车型,因此,广汽三菱后续的整体销量趋势其实并不难预测,在此背景下,广汽三菱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已难言乐观。
相比于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体量并不大,叠加三菱在华自身产品单一,渠道布局十分受限,后续如果广汽三菱无法快速改变“水土不服”的局面,退出中国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行业认为,随着新能源车市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行业已进入“淘汰赛”,边缘合资品牌退出或将成为行业常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