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选车扭亏为盈,智驾变成“摇钱树”?

第一汽车网 2024-06-10 3630人围观


高阶智驾不再是“烧钱”游戏。


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近日表示,今年一季度智选车已实现全面扭亏为盈,4月起将实现良性的正向发展。



“车BU从过去亏100亿元,后来(一年)亏80亿元,去年减亏到60亿元,预计今年能够扭亏为盈。”高阶智驾将成为“摇钱树”。



目前新势力基本全员亏损,包括蔚来、小鹏、零跑等,仅理想实现扭亏为盈。


2020年第四季度,理想首次实现季度盈利。随后于2021年、2022年再度实现季度盈利,最后在2023年实现年度盈利。



理想成立于2015年7月,实现季度盈利耗时5年多的时间。


而华为车BU于2019年5月才正式成立,主要业务模式分为3种,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


其中HI模式由华为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主机厂设计产品,该模式在市场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力。


而真正让华为超高“国民度”价值发挥出来的只有智选车模式,该模式下华为参与产品设计、营销、零售,合作主机厂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等,分别对应问界、智界、享界,它们得到了华为的灵魂。


问界M7 最低售价:24.98万起 图片 参数配置 询底价 懂车分4.07 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 车友圈10万 车友热议 二手车16.83万起 | 114 辆


余承东表示,能够扭亏为盈得益于智选车的大卖,特别是问界。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4月22日鸿蒙智行累计销量10.5万台,登顶新势力销冠。


得益于此,车BU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便实现季度盈利,刷新了新势力的盈利速度。


问界的“起死回生”基本依赖于新M7的销量暴增。问界新M7在去年上市后,25天内大定数量就突破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智驾版比普通版贵了至少2.5万元,但是占比仍高达60%。


毫无疑问,华为赋能的高阶智驾为问界新M7的热销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1年4月,华为ADS 1.0版本落地,并搭载到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上,此时虽然硬件数量遥遥领先,但是智驾能力并未获得广泛认可。


2023年4月,华为在问界M5智驾版车型上首次推出ADS 2.0版本,智驾能力跃升,能够实现无图智驾、智能泊车、高速NCA等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OTA升级后,华为ADS 2.0版升级无图城区NCA智驾领航,不仅能不依赖高精度地图,还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的高阶智驾体验,全国可用路段高达99%,再一次实现断层领先。


华为的高阶智驾能力也带动了高端车型的销量表现,例如问界M9订单均价超50万元,4月销量高达1.5万余辆。


高阶智驾断层领先来自华为长期不计成本的高投入。从2021年到2023年,华为车BU分别亏损了100亿、80亿和60亿元。



车BU也成为华为内部唯一不盈利的业务单元,甚至一度有传言称华为要将其剥离给大众中国。


“华为的模式从一开始让别人看不起到看不懂,将来让他们追不上”。就如余承东而言,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样的,国内的智驾同行也开始回本。


高阶智驾拼到最后考验的是资金实力,不少企业因此提前退场,比如阿里关闭自动驾驶实验室,苹果放弃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三星也在近期被爆出停止自动驾驶研究。


核心原因只有两个:技术突破困难、投入产出比较低。



但是坚持下去的企业已然进入“秋收期”。比如小鹏,截至2024年4月24日,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总覆盖城市数量达260城,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其中城区智驾系统已实现100%无图化。


据财报显示,小鹏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62.3%,毛利率提升至12.9%,净亏损收窄至13.68亿元。


小鹏G9 最低售价:24.39万起 最高降价:2.00万 图片 参数配置 询底价 懂车分4.06 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 车友圈3.6万 车友热议 二手车18.98万起 | 70 辆


智驾同样起到关键性作用。数据显示,2024款小鹏G9(图片|配置|询价)上市15天大定突破15000台,其中标配XNGP高阶智驾的MAX版本占比超过80%。意味着小鹏每卖出5台G9,4台标配城市NGP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削弱了智驾。”事实证明,何小鹏的坚持没有错。



而无人驾驶出租车上,百度萝卜快跑即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且随着萝卜快跑无人车自动运营网络完成建设,营运成本将降低30%,服务成本有望降低80%。


每一辆在路上行驶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都将为百度Apollo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马斯克在今年4月初宣布,特斯拉将在今年8月8日发布Robotaxi产品,依托于特斯拉的行业领先地位,其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极有可能在全世界迅速扩张。但是在中国市场可不一定,因为百度萝卜快跑的运营网络已经领先了几年。


高阶智驾无疑是造车行业最大的豪赌,只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死磕”到底的自主车企看到了扭亏为盈的希望,同时促进了国内智驾行业的发展,再一次实现弯道超车。

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