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LPR报价出炉
今年首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0%,均维持不变。1月LPR维持不变是否符合市场预期?自去年8月实现非对称下调以来,LPR为何持续“按兵不动”?一起来听听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的解读。
王青: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主要原因是当月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再加上银行净息差有低位下行趋势,报价行缺乏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我们知道,LPR报价由MLF操作利率和报价加点决定。1月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这就是说当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这个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更重要的是,尽管受央行通过大规模加量续作MLF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及降息预期逐步升温等因素影响,近期包括银行同业存单利率、DR007等市场利率有所下行,但当前银行净息差存在下行压力,这会降低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我们判断,在2023年9月银行净息差降至1.73%、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新低后,2023年四季度银行净息差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行。需要指出的是,近期银行启动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这是应对净息差下行压力的必要举措,但难以增加银行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王青:展望未来,受物价水平偏低影响,当前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上升,着眼于提振宏观经济总需求,2024年上半年LPR报价有可能跟进MLF利率下调。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GDP平减指数为-0.54%。与此同时,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15个百分点,居民房贷利率平均下降0.24个百分点。我们估计,尽管2023年四季度企业贷款和居民房贷利率还会有小幅下行,但全年利率下行幅度仍会远低于GDP平减指数降幅。这就是说虽然2023年央行两次降息0.25个百分点,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也分别有不同程度下调,但企业和居民实际融资成本不降反升,因为实际融资成本=名义融资成本-通胀率。考虑到短期内GDP平减指数还会保持在负值区间,着眼于缓解企业和居民实际融资成本上升压力,下一步通过引导LPR报价下行,降低企业和居民名义融资成本的必要性较高。
更为重要的是,主要受房地产行业下行、消费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2023年四季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持续运行在收缩区间。我们预计,短期内官方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存在一定难度,2024年一季度已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货币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上升。
市场预测降息降准仍有可能
多家机构均预测,后市仍有可能降息和降准。预计LPR下调空间会有多少?整体来看,目前宏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如何?来看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的分析。
周茂华:LPR贷款利率基准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复苏节奏、政策利率、实体融资需求、银行经营等各方面的情况。目前国内经济处于修复阶段,有效需求复苏相对滞后,复苏不够平衡,微观主体不够活跃等问题较为突出,加之海外需求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国内有必要适度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合理降低消费和投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平衡。从货币政策看,国内有望进一步通过降准、适度调降MLF利率等,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LPR利率适度下降。但相较于去年经济复苏阶段与态势,预计今年LPR利率调整幅度将低于去年。
另外,今年我们预计除了运用总量工具外,结构性工具可能更加倚重,今年央行可能通过运用MLF、再贷款再贴现、PLS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升信贷投放均衡性与效率。
周茂华:房地产方面,此前出台的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首套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一系列稳楼市政策效果仍有释放空间。需要继续推动各地因城施策,用好用足政策空间,稳定市场预期,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我们预计,随着经济持续修复、就业和收入改善,购楼成本与门槛降低,有望促进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释放,国内三大工程、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有助于优化供给、改善需求等,推动房地产市场整体摆脱低迷、逐步恢复平衡。
LPR报价行扩至20家 后续政策如何发力
同时,据央行官网消息,LPR报价行名单从上期的18家增加为20家,新增中信银行和江苏银行。这是2019年LPR报价机制改革以来,央行第二次调整报价行名单。有关政策调整的进一步的解读,我们来连线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
李佩珈:本次的LPR改革意味着更多中小银行将获得LPR报价行的资格,这有利于完善LPR报价机制,也更有利于中小银行获得流动性支持。
具体来讲,主要是由于此前的LPR报价行主要以国有大行为主,中小银行参与度不足,导致市场流动性存在一些分层现象。如今更多商业银行加入LPR报价行,将提升LPR报价的代表性与多元性,使其更加科学完善。同时也更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获取流动性支持。
李佩珈:2024年中国经济企稳的基础在进一步增强。但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和债务风险持续出清,仍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金融需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推动货币信贷合理地增长,继续为企业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的资金支持。目前来看,降准是有空间的。
因为目前中国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全球仍然是处于偏高的水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帮助银行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其实也是顺应我国货币创造机制变化的一个内在需求。
当前,整个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带来基础货币被动收缩的压力,所以有必要继续降准以对冲影响。另一方面,要帮助银行降低负债成本,为银行更多让利创造条件。
从结构上,要进一步优化基金结构,助力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进一步加快落实,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针对上述领域的货币政策的支持和导向,通过更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强化信贷资金对上述领域的一个支持的力度。
总的来看,2024年货币政策将围绕着总量、结构、价格来进一步优化升级,为经济更好的稳定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李依农
记者:谢鸿州
摄制: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