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仅是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段拼搏奋斗的历程。青年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将活力融入新时代发展中,拼搏奋斗,诠释着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力量。
贴心服务助力“环游齐鲁”
“你知道淄博烧烤哪家好吃吗?”“咱们到了淄博出站怎么去呢?”5月1日8时,G6956/G6976次动车车厢里旅客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气氛热闹非凡,列车长高梦雅拿出自制的“齐鲁旅行小地图”,为旅客一一解答。
G6956/6976次动车是青岛北-青岛北的环线列车,途径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等9个城市,覆盖了山东省绝大部分景点,成为了省内外旅客的优先选择。
作为该趟动车的列车长,高梦雅提前将潍坊、淄博、济南、曲阜、临沂等地市的景点、小吃、网红打卡地查询收集,以卡通的图画搭配文字的形式制作成齐鲁旅行小地图,放置在餐吧桌子上,方便旅客查询。与此同时,她把各地公交线路、换乘线路、乘车时长进行整理,打印在卡片背后,让旅客选择最优出行路线。
“书香青客 阅读点亮梦想”活动正在列车上开展。翟祚珩摄
10时40分,动车组列车驶出济南西车站,“书香青客 阅读点亮梦想”为主题的书籍诵读会在9号餐车火热开展,引得车厢里旅客驻足观看。旅客自行选取书架上书籍进行阅读,分享阅读过的书,畅谈读书体会。高梦雅随机抽取旅客进行文学知识问答赛,并将印有名言警句的精美书签赠送给旅客。
“我们这趟列车途经地区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尤其是经过孔子故里和沂蒙革命老区。”高梦雅说,作为一名青年列车长,要做好文化的传承者、宣传者、推广者,以实际行动助力“环游齐鲁”。
让青春在焊花中飞扬
“朋哥,又来检查了啊。快帮我看看,这里手伸不进去,也看不到焊缝,该怎么焊啊?”
“你看,这儿的管道离墙壁近,拿一块小镜子放在下面,通过反射就能看到焊缝了,要适应看着镜子焊,手稳一点。后面这块你要分段处理,结合每段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
工作中的未晓朋。受访者供图
五四青年节前夕,荣成核电项目迎来了关键节点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核心焊接任务,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中核二三荣成片区项目部焊接队队长未晓朋还在施工一线忙碌着巡检和指导。
70米高的核岛内部由脚手架相接、电缆线相连,他每天要穿洞爬架,到达核岛里每一个焊接作业点,这样的工作他一做就是19年。
2004年7月,未晓朋加入中核二三公司,成为一名焊工,开始了他的“焊匠”人生。他先后参与了秦山二期扩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昌江、田湾、荣成片区项目等核电项目建设。
在荣成核电工程中,未晓朋承担起了焊接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工作,并兼顾核岛管道和支架的焊接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焊接队的焊接一次合格率从80.1%提高到100%,直到目前仍保持在99%以上。
未晓朋在带徒弟的时候丝毫没有放松要求,不仅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而且更严格要求徒弟,使其能够学到真本领,快速成长。截至目前,未晓朋已培养出成熟的焊接技能人才200余人。
在平凡的焊工岗位上,伴随着闪闪发光的焊条,未晓朋把人生中精彩的部分镌刻在一根根焊条上,在电焊弧光中闪耀着精彩的人生。
善于钻研的“金牌技工”
“多学习!多钻研!”这是何铃辉在全国化工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拔得头筹后的分享,也是这位“95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炼成秘诀”。
工作中的何铃辉。受访者供图
28岁的何铃辉是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临氢运行部柴油加氢裂化装置内主操。2018年,初出校门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挤”时间多学习,“勤”实践多钻研,很快就掌握了渣油加氢装置工艺流程、技术规程、大型机泵操作和炼油等技能知识与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工作一年后,何铃辉被抽调至柴油加氢装置现场。他积极参加大型机组、机泵、仪表等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专项培训,向老师傅们求教,技能快速提升,成为班组骨干青年。
2022年的一个夜班,装置氢气供应突然部分中断,管网压力骤降。作为主操,他沉着冷静,指挥班组高效平稳进行降温降量,避免了一场装置非计划停工;针对装置冷高分气分离罐、冷低分气分离罐分离效果欠佳的问题,他又提出技改措施,大大改善分离效果,降低了设备腐蚀率。
2023年2月,全国化工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泉州举办。何铃辉凭借精湛的技能水平和过硬的理论储备,获得个人第一名,荣获“金牌技工”荣誉称号。
用坚守诠释青春之美
“樊工,这么早就来了呀,假期也不休息呀?”“#4机通流改造还没完成,心里总不踏实,等机组安全启动后再休息吧!”
樊瑞(中)和同事正在记录转子检修数据。受访者供图
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多日阴雨的天气终于露出了太阳。国家能源集团锦界公司#4机组检修暨通流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假期,作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员,樊瑞仔细检查新的汽轮机备件。尽管汗水打湿了他的衣衫,但布满血丝的双眼依然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检修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擦擦油、抹抹灰,设备内部才是关键,一定不能有疏漏。”他说。
在汽轮机解体检修的过程中,樊瑞坚守在检修一线,每一次零件地拆卸、每一处设备地检查、每一次缺陷地处理,他都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每天清晨7点半准时到达检修现场,甚至凌晨还能听到一阵阵嘈杂的检修声音。
在这个五一劳动节,有许多像樊瑞一样的人们,他们奋战一线,以责任守护着万家灯火,用青春诠释奉献担当。
科研路无涯
五四青年节前夕,当中海油研究总院钻采研究院副院长谢仁军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消息传到该院时,“实至名归”是同事们的第一反应。但谢仁军自己却笑着说:“30位获奖者里,我年纪最大,是踩着青春的尾巴得了这个奖。”
工作中的谢仁军。受访者供图
2009年,26岁的谢仁军入职中海油研究总院。14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海上高温高压、深水等领域部分钻井关键技术瓶颈,支撑建成我国首个海上高温高压气田群、首个自营深水“深海一号”大气田等工程,制定海洋钻井隔水导管ISO国际标准。
2012年,在负责东方1-1气田中深层高温高压气藏钻完井工作时,谢仁军带领团队,历经近一年半时间的研究和设计,解决了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多项设计技术难题。以此为契机,谢仁军又接连负责了东方13-2、乐东10-1气田等多个海上高温高压项目,其成果也获得了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钻井隔水导管是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成功与否的第一道重要工程关口,其入泥深度预测与稳定性控制问题长期困扰海洋钻井。由于海底土质松软,重达数百吨的隔水导管和井口很容易下沉。
谢仁军从2006年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研究。2022年6月6日,由他具体负责带领团队牵头制定的ISO3421-2022《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海洋隔水导管下入深度与安装设计》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海洋钻井技术领域以“模型、算法”为核心的首部ISO国际标准,为世界贡献中国技术。
“设计虽繁不敢轻懈怠,科研虽难不敢忘初心”。这是谢仁军一直坚守的“工匠精神”。谢仁军表示,未来,自己将继续立足岗位,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